广藿香的功效与作用 - 化湿药 打印页面
新中华秘方网 www.zhmf5.net 2017-06-19 12:23:37
名称:广藿香
类别:化湿药
拼音:GUANG HUO XIANG
拉丁:Herba Pogostemonis
别名:藿香
药用部位:地上部分
药材性状:本品茎略呈方柱形,多分枝,枝条稍曲折,长30~60cm,直径0.2~0.7cm;表面被柔毛;质脆,易折断,断面中部有髓;老茎类圆柱形,直径1~1.2cm,被灰褐色栓皮。叶对生,皱缩成团,展平后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,长4~9cm,宽3~7cm;两面均被灰白色茸毛;先端短尖或钝圆,基部楔形或钝圆,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;叶柄细,长2~5cm,被柔毛。气香特异,味微苦。石牌广藿香枝条较瘦小,表面较皱缩,灰黄色或灰褐色,节间长3~7cm,叶痕较大而凸出,中部以下被栓皮,纵皱较深,断面渐呈类圆形,髓部较小。叶片较小而厚,暗绿褐色或灰棕色。海南广藿香枝条较粗壮,表面较平坦,灰棕色至浅紫棕色,节间长5~13cm,叶痕较小,不明显凸出,枝条近下部始有栓皮,纵皱较浅,断面呈钝方形。叶片较大而薄,浅棕褐色或浅黄棕色。

产地:广东
采收加工:枝叶茂盛时采割。日晒夜闷,反复至干。
性味归经:微温;辛;归脾、胃、肺经
功能主治:芳香化浊,开胃止呕,发表解暑。用于湿浊中阻,脘痞呕吐,暑湿倦怠,胸闷不舒,寒湿闭暑,腹痛吐泻,鼻渊头痛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6~10g(鲜者加倍),不宜久煎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含漱、浸洗,或研末调敷。
禁忌:阴虚火旺、邪实便秘者禁服。
临床应用:为夏季治疗暑湿的常用药。
1、用于治疗夏季感冒而兼有胃肠症(有头痛、腹痛、呕吐、腹泻)常配半夏、苏叶等止呕、厚朴止泻,白芷解表,方如藿香正气丸。
2、用于治疗急性胃炎,适宜于因饮食生冷或不洁食物引起者,表现有上腹胀闷、发热、疲倦、呕吐、腹泻、口臭、舌苔厚腻、脉濡缓。可配陈皮、厚朴、苍术加强理气除湿作用,方如不换金正气散;也可用藿香正气丸。
3、用于治疗中暑而有发热、烦渴、恶心呕吐等症状者,用藿香(鲜藿香叶更好)配连翘、半夏以清暑散热止呕,方如藿香连翘饮。
附:1、藿香、苏叶、芦根均能止呕,但藿香偏于健胃止呕。苏叶偏于发汗解表。芦根治胃热呕吐;2、藿香叶发散离较强、藿香梗止呕力较强;3、阴虚火旺和胃热呕吐者不宜用本品。
用量:6~15g。
处方举例:
1、藿香正气丸(《局方》)。成药(含藿香、苏叶、半夏、白芷、大腹皮、茯苓、白术、陈皮、厚朴、桔梗、甘草),每次1丸,每日1~2次,姜枣汤送服。
2、不换金正气散(《局方》):藿香6g,苍术9g,厚朴6g,清半夏9g,陈皮6g,甘草3g,水煎服。
3、藿香连翘饮:藿香6g,连翘6g,制半夏6g,陈皮3g,水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