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打印纸张:字号选择: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

中医门诊日志(读经典,做临床,实践中医) 打印页面

新中华秘方网 www.zhmf5.net    2012-08-31 21:48:39  

【导读】版主高人,组方精妙,经典,真乃高手也。老师的中医门诊日志,让我受益很多。经方为主,方简意赅,直中病所。说实话,我没少照方抓药,效果也刚刚的。不过,我以后肯定不可能这样做,因为我不想让一家子都喝西北风!7、8味药味,三两副好了,还不如建筑队工人收入多啊!佩服!!

    有一位感冒输液的,两天不见效,照着黑老师的方子抓了两副,意思是配合治疗,结果,一晚病去大半,直夸我医术高。我只好苦笑。输一星期得多少钱啊。大夫也要养家糊口。


【门诊日志】

2008年1月18日,农历丁亥年癸丑月丁巳日
天乍睛,气温10℃,湿度55%,南风5级,感觉冷。

男,3岁,面寒,发热,呛咳气急,流涕有痰声,指纹蓝隐,舌微有腻苔在后部,脉弦微紧。小青龙汤加杏仁白前,上十味各药10克,一副。

胡**,女,38岁,体壮,发热三天,乏力枝酸汗出,不渴不呕,脉浮缓。桂枝汤一剂:
桂枝40 赤芍40 生姜40
炙甘草15 大枣20

陈*,女,1岁,T:37.3℃,面红燥唇裂,家长诉夜里时有发惊,舌薄黄,咳嗽有痰声,喘息汗出,口渴,脉浮滑,麻杏石甘汤加味:
麻黄10 杏仁6 石膏30
炙草10 蝉蜕15 防风10
一副。

周*,男,20岁,面部痤疮常挤破,满脸疤痕,色素沉着严重,舌尖红苔腻,脉沉滑。
麻黄15 艾叶10 白芷30
半夏30 苍术20 茯苓30
川芎20 红花20 赤小豆30
共为末,醋调敷,做面膜用。

杨**,女,42岁,咳嗽痰少,难于咯出,口苦咽干,头晕,往来寒热,渴而不呕,不恶寒,脉弦大。
小柴胡汤加减:
柴胡60 黄芩30 花粉30
南沙参30 前胡20 杏仁15
炙甘草10 生姜30  大枣20
一副。

钱**,女,40岁,腰困重酸痛半年余,背部近来酸重怕冷,脉沉缓尺弱。甘姜苓术汤加桂枝:
茯苓60 干姜60  桂枝30
白术40 炙甘草20
一副。

胡**,女,38岁,稍瘦,“感冒”后输液5天,热退了,现仍时有恶风怕冷,四肢关节痛重,恶心欲呕,饮食减少,心下不舒,疲乏,舌红苔白厚,脉弦缓,来势弱。柴胡桂枝汤加白术:
柴胡40 黄芩30 半夏20
白术20 红参6 炙草6
大枣20 生姜30 桂枝30
一副。

张*,女,2岁,形寒畏冷,面白,咳嗽4天,鼻涕多如流水,舌淡红苔薄,指纹浮细淡,脉浮偏紧,麻黄汤加味:
麻黄10 桂枝10  杏仁6
前胡10 防风10 苏叶10
炙草6
一副。

赵**,女,61岁,宿有胃炎、十二指肠炎,近来加重,胸肋胀闷不舒,心下微结痛,乏酸,时有寒热,心情烦躁,口渴夜甚,小便不爽,大便时干时稀,脉弦细。柴胡桂枝干姜汤:
柴胡40 桂枝30 干姜20
黄芩30 花粉10 煅牡蛎20
炙草10
一副。

田**,女,50岁,入秋以来,就双手麻木夜甚,脉来气血分离。当归四逆汤加减:
桂枝20 赤芍20 当归20
细辛20 甘草10 大枣30
木通10 鸡血腾30 威灵仙30
两副。

杜**,女,76岁,长期素食,旧有“腰椎骨质增生、腰椎间盘突出”,近来因一次挑水后症状加重来诊,腰腿活动范围减小,痛从腰部到双大腿后侧,连着小腿外侧,直到足底,酸麻胀痛,睡觉时发凉,需要要用热水袋才能暖和,脉沉缓尺弱细。甘姜苓术汤加味:
茯苓40 白术40 干姜40
杜仲30 续断30 补骨脂20
威灵仙30 当归20 细辛10
独活30 炙草10
一副。

杨**,女,46岁,感冒后吃安乃近等感冒药,汗出而热再起,心下痛,拒按,但轻揉则舒,下腹不痛,但腹胀,得矢气后稍舒,大便4日未解,口苦咽干,微恶心,舌红苔黄,脉弦数,大柴胡汤加减:
柴胡50 黄芩30 半夏20
生姜60 白芍30 大黄10(后下)
枳实30(打碎)木香10 甘草10
大枣20
两副,得下后剩余药减量吃一次弃之。

汝**,女,27岁,瘦弱面虚,脉来浮取涩,沉取弦而微紧,尺部尤甚,此卫气不足,气不足故浮取涩,寒在下焦,结滞不通,入于血分,故沉取弦而微紧,尺部尤甚,当为小腹冷痛,问之果然,当归芍药散改汤加味:
当归20 赤芍40 茯苓30
白术30 山药30 鸡内金30
乌药20 艾叶10 干姜30
三副。

卢**,男,11岁,近来经常遗尿在床,体胖,面寒眼清,开下方:
补骨脂10 益智仁10 仙茅10
一副,打碎后布包,炖猪腰子一对,吃肉喝汤。

方**,女,面红,口渴,进来就要水喝,说感冒后打针几天,现在“项背强几几的”,背部明显怕冷,身上偶有汗出,脉浮缓,此为表证入里,伤及阴液,葛根汤:
桂枝30 麻黄10 葛根100
生姜30 炙草10 大枣20
白芍30 

一副。

柳**,咳喘时作几年,近来气温下降,再次发作,咯稀痰,早上起来寒冷时流鼻涕,面浮白,畏寒肢冷,恶水,无汗,脉细弦,小青龙汤减量:
麻黄15 桂枝15 白芍15
半夏15 细辛15 干姜30
五味子10 炙草10 杏仁15
一副。

张**。男,62岁,头晕半月,起坐稍不慎即晕,晕时天旋地转,恶心呕吐,舌厚腻非常,肋不舒,常欲拍打揉按,常叹气,脉弦大滑。小半夏加茯苓汤合泽泻汤:
半夏40 茯苓60 泽泻40
白术50 生姜100
两副。

施**,女,47岁,“感冒”5天,先恶寒热,体痛为主,近两天体不痛,流鼻涕,咳嗽,发热时有汗出,脉浮,紧中带缓,麻黄桂枝各半汤。

手酸了,先打这么多上来。
 

 

 

昨天的病例还剩下4个,全都有皮肤起疹,接着打完。

董**,女,31岁,皮肤隐疹时起,特别在心情不好时就痒不可耐,越抓越起,皮疹成片,高于周围皮肤,颜色白,近期随着皮肤发痒,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,稍动则汗出,舌胖大苔厚白,脉阳浮而而阴弱。桂枝汤加味:
桂枝40 白芍40 白术30
徐长卿30 柴胡30 枳实30
龙骨30 牡蛎30 生姜50
大枣20 炙甘草10
一副。

张**,男,41岁,感冒后吃西药后皮肤发痒,皮疹在天气转冷时明显,天热时症状减轻,欲汗不得汗,汗出不彻,口渴,舌淡苔薄,脉浮缓,沉取弱,葛根汤减麻黄量:
桂枝40 赤芍40 葛根60
麻黄15 生姜50 炙甘草20
大枣20
一副。

施**,女,45岁,体胖。手麻木,遇冷时全手肿痛,指端青紫,发痒,放热水中烫后可以缓解,此症状持续了数年,近来天凉,症状比以前加重,肿、痒有时延至手臂,舌淡苔薄,脉细,寸浮尺沉弱,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:
当归30 白芍30 炙甘草20
川木通20 大枣50 桂枝30 
细辛30 生姜100 吴茱萸20
一副。

李*,男,30岁,在焦化厂打工,三天前吸入刺激性气体,流鼻涕眼泪,咳嗽咯痰,气温下降后,咳嗽更甚,时时咯吐稀水样痰,鼻涕如流水,鼻中痒,喉痒,皮肤痒,抓后起痕,口中淡,怕喝水,舌淡暗胖,多津,苔薄,脉迟濡,先治其标,甘草干姜汤:
灸甘草40 干姜20
一副,煎好后分两次服。

 

施**,女,62岁,面无血色,虚浮。扛树后先腰痛,继则背也痛,服西药“芬必得”可以缓解,但再吃无效,在某处开中药三副,吃完没任何转变来诊。现见身体不舒,不自主扭动腰背,时时用手捶打胸肋,叹气,口渴不欲饮水,小便时有不爽,自感脸足浮肿。颜面一天之中会有数次发热绯红。舌淡胖苔薄。脉位浅,左大于右,脉来气微而血涩,尺脉弱甚。旋覆花汤合五苓散加减:
旋覆花30 降香10  茜草30
桂枝6 茯苓20  泽泻10
猪苓10 白术20 独活30
两副。自加葱头一把同煎。

冯**,男,45岁,形苦志苦之人,曾患“第3~44~5腰椎间盘突出”“腰椎失稳”,做过多种治疗。前几天劳作后再发,腰痛连腿,酸、胀、麻、痛、冷、热时作,坐卧不宁,站立时须在特定体位才觉稍安。痛甚时怕冷怕热,疲乏无精神,思睡又难于入睡,烦躁,无汗出,畏寒,舌暗淡,苔少。脉沉细弦紧。考虑先治少阴之寒,兼通下焦络脉,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干姜附子汤加味:
麻黄30 细辛30 附片10
干姜20 乌梢蛇30 牛膝30
一副水酒各半煎服,另以蜈蚣5条打粉,三次服完。


姜**,女,38岁,教师。“感冒”月余未愈,来电话询问几次都遇到我外出,今天来诊,口苦咽干头眩,鼻塞不闻香臭,流浓涕,偶咳,痰少,微有恶心,口渴但不欲饮水,从“感冒”后就没出过汗。舌红咽红苔薄偏黄,脉前浮后沉,三部俱弦,脉来缓。此为风寒未得表散,留着不去,居于一处,兼入少阳,已有化热之势。小柴胡汤加减:
柴胡50 黄苓30 半夏20
沙参30 细辛10 瓜蒌壳30
生姜30 大枣20 炙草10
两副,在诊所煎药,煎成装得360ml×10杯,一天三杯温服。

马**,女,31岁,“鼻窦炎”因天气变化而发作,面红头痛,流脓涕,时如黄水流出,口渴欲饮,有汗出。心情烦躁时胃不舒,二便无异常。舌老红苔黄厚,脉沉滑数长。此为新感引动伏邪,两邪相加,阳明之热已成,以治痈疡法治之,《小品方》漏芦连翘汤加减:
漏芦30 连翘30 升麻30
黄芩30 麻黄20 枳实40
蚤休10 白芷30 炙草10
薄荷30
三副。

王**,男,38,贵州六盘水人,三天前来诊,当时右肋部隐隐刺痛,轻触皮肤时即痛,重按不痛,查无其它异常,怀疑“带状疱疹”,嘱观察,暂不做处理。今天来诊,右肋皮肤起水疱如带缠半边,疹已现形。痛如火燎,伴夜间口苦,烦躁,余无所苦,舌红苔薄黄。脉浮取弦,沉则濡缓。此为伏邪发病,治当速战速决,以防后患,稍缓则湿化为热而伤络难复。当清少阳之血。小柴胡汤加减:
柴胡60 黄芩50 苦参30
木通10 车前子20 当归20
生地30 泽泻30 红花15
瓜蒌壳30 炙草15
两副。一天一副药,服完另看。

张**,男,8岁,面黄体瘦,厌油不思食时有发生数年,学习成绩差。到处检查无果,数日来再发,自购药品服用无效来诊。自诉腹痛肋痛,口渴,闻油烟气则恶心。详查后为心下微结痛,余无异常。偶有乏酸,吃豆类洋芋等食物后不舒,舌淡嫩,边有红点,中后部微腻苔,脉偏弦,中取微滑。此病或得之食后被训斥,因而留积。暂以小柴胡汤加减治其标,当从饮食心理调治:
柴胡10 黄芩10 半夏10
沙参10 大枣10 炙草6
生姜15 麦芽20 煅牡蛎10
白术15 茯苓10
一副。

张**,女,18岁,每进冬季就生冻疮,手足,耳朵都会长满,并溃破流脓,脸上起斑,留有疤痕,有色素沉着,天冷时手脚发凉,反出汗,汗出更凉,面部反热绯红。月经先后不定期,经色红。平时口渴,喜饮。舌红苔薄白,脉细弦滑,三部俱沉。思此为阳郁于内,卫气不得发越,外不能达四末以温分肉,充皮肤,肥腠理,司开阖。内则郁而无出路。四逆散改汤加味:
柴胡10 枳实20 白芍10
桂枝6 生姜20 大枣10
当归10 炙草6
三副。
 

 

 

陈*,女,1岁,T:37.3℃,面红燥唇裂,家长诉夜里时有发惊,舌薄黄,咳嗽有痰声,喘息汗出,口渴,脉浮滑,麻杏石甘汤加味:
麻黄10 杏仁6 石膏30
炙草10 蝉蜕15 防风10
一副。
这个小孩的医嘱:
上药用水400ml先煎麻黄,大火煎开后用小火煎10分钟,去上沫,下余药再煎10分钟,过滤取汁,得200ml,一次服15ml,一小时喂一次,观察并注意摸一下小孩背部是否出汗,若不出汗,按前面的方法继续喂服。若已出汗,减量延时至两小时喂一次。多数情况下吃到第三次,就会出汗,这时病情一般就会明显减轻。病情减轻后,前面药必须减量延时再用,接着用几次后,剩余的药就不必再吃。

病人多的时候,整理麻烦,先发两个今天来复诊的病例上来,这两人的情况有类似的地方。
付**,男,18岁,双膝关节肿痛月余,四处诊治未果,1月10日在其父亲背着来诊,带着一大叠各种检单。自诉没有任何原因,先觉得双膝关节痛,开始并不在意,几天后行走困难,打过几针未好转,去县、市两医院检查治疗,住了几天院后也未好转,听别人说了后来诊所看中医。当时见双膝关节肿大,皮色稍红,按压痛,局部温度偏热,平时因痛不敢活动,浮髌试验阳性,全身其它关节没有异常,微微恶风,时有汗出,不呕不渴,舌尖边有红点,苔少。脉阳浮阴弱,来势缓。此为风湿之邪留着膝部,有化热之势。桂枝芍药知母汤去麻、附、姜加味:
桂枝20 赤芍20 知母10
白术20 防风30 牛膝30
茯苓30 独活30 秦艽30
炙草15 海桐皮20
一副。
因路远,前天才来复诊,复诊时已经无碍,不放心,自己要求照前方再开三副。

苏*,女,8岁,1月6日初诊,不明原因两腿痛,多处诊治,找不到病因,有说缺钙,有说腰椎有问题,有说是风湿,但治疗都没有效果,来诊时走路蹒跚,自诉腿痛,与活动无关,局部未见异常,髋、膝、踝都可能会痛,游走不定,吃强的松后,时有胃脘不舒,心下支结,微呕,饮食减少。舌淡嫩,边有齿痕,苔中后部厚腻,脉浮弦缓。开柴胡桂枝汤加味:
柴胡10 黄芩10 半夏10
桂枝15 赤芍15 白术10
茯苓20 生姜15 炙草10
大枣20
一副。
今天其父亲来,说吃此一副药后,当晚就没再痛,只是饮食还是很少,恶心倒没有了,让再开几副药带回去,前方去半夏,加麦芽20,三副。
 

 

 

谭**,男,52岁,经查有“肺气肿”多年,时重时缓,近来天气变化,痰多清稀,心下不舒,自觉有气从腹往上冲,头晕,小便不利,眼下如卧蚕状,舌暗紫,苔厚腻,脉沉紧大,苓桂术甘汤:
茯苓60 白术40 桂枝40
甘草15
两副。

柳**,男,58岁,腰冷痛日久,重着难支,夜多小便,面寒舌淡多津少苔。脉沉紧,尺弱。甘姜苓术汤:
茯苓60 白术40 干姜50
炙草15
两副。

冯**,女,30岁,咳嗽半月多,输液服药一直未见好转,现咳喘汗出,汗出而表不和,仍恶风寒,背痛,偶有心悸,口不渴,怕喝水,胸闷,咳甚则呕。夜里咳重则不得卧。舌淡苔微腻,脉浮滑弦。小青龙汤去麻黄芍药,加茯苓厚朴杏子:
桂枝30 茯苓30 五味子15
干姜30 细辛10 半夏20
厚朴20 杏仁15 炙草15
两副。


何**,男,44岁,干呕,吐酸水,小便不利,心烦莫名其状,咽部不适,干咳(不自觉清嗓引起)不欲饮水,脉弦缓。半夏厚朴汤:
半夏40 厚朴30 茯苓40
生姜60 炙草10
一副。

刘**,女,37岁,“感冒”一星期多,自服感冒药后心下结痛,恶心欲吐,泛酸,咽干口苦,腹胀痛,按压能耐受。舌红苔黄,脉弦。小柴胡汤加减:
柴胡30 黄芩30 半夏20
沙参20 生姜30 炙草10
枳实30 煅牡蛎20
一副。煎两遍,合为一锅后浓缩减半再服。

田**,女,10个月大,腹泻色白有块三天,大便臭秽,气便相兼而下,腹胀,不呕,不热,不渴,面偏黄,舌红苔白,中后部厚苔,指纹暗滞。
推拿捏脊后开下药:
鸡内金15 炒莱菔子10
一副水煎服。

晏*,女,22岁,体瘦,先鼻塞流涕身痛,输液三天后,现头身重痛,恶寒,一直未出汗,腹胀,饮食减少,今天有咳嗽,不爽,微有口渴,舌无异常,脉浮紧。麻黄加术汤加味:
麻黄15 桂枝30 杏仁15
苍术20 炙草10 石膏30
苏叶15 枳壳20
两副,得汗后减量再服。

赵**,女,36岁,上吐下泻一天,水样便,吐已止,下利未停,腹中痛响,嗳气酸臭,舌红苔黄腐,脉浮取涩,沉取细弱。生姜泻心汤去大枣:
生姜60 甘草10 沙参30
干姜10 黄芩30 半夏30
黄连10
一副。

阵*,女,37岁,发热恶寒无汗三天,体痛,口渴初见,无恶心,舌干红苔薄白,脉浮紧数,太阳未罢,阳明之热将成,麻黄汤加味:
麻黄20 杏仁15 桂枝20
石膏50 炙草15 连翘30
一副

 

因为太忙,病案没时间发,暂时写上一个药方吧,最近看了不少难治性疥疮,多数是学生,放假后回来治疗的。他们先是自购疥灵霜、疥得治等药外用,不行又是打针又是服药,治不得法的情况下就拖成了慢性的,来看时大多数人体无完肤了。
这个病,我一般用一个经验方:
苦参50 百部50 地肤子30
煎两遍过滤取汁,搅入水飞硫磺粉,得两次的药,分两天,除头颈部,全身擦浴,然后在5天后再洗澡,换上近来没穿过的衣服。接下来要把接触过的衣物包括床单被子,全部换下来按杀虫的方法处理。这种方法一般一次性治愈。

冰冻天气持续很久,小店基本没开门,先帖上今天的几例病案。
杜*,女,46岁,体胖,一周前晨起时突然发现左侧面部不会动,急来卫生院诊治,诊为面神经麻痹,电针治疗三天,因春节而中断治疗。现见左侧面部麻痹,水肿,瘀斑,痛不可及(怀疑和电针治疗有关),考虑经络受寒,针灸做为首选:
双合谷,外关
针刺,烧山火手法。重点在右手操作。今天针刺5分钟左右发现患侧唇部有跳动,向愈的希望很大。

赵**,女,61岁,春节前受寒,右肋部发生火丹,输液后皮损好转,遗有肋痛不休,刚进入后遗症期,仍有口苦口渴,时有自感夜热,舌紫暗苔腻,脉弦而大,当清除余邪,兼治其虚:
柴胡30 黄芩30  半夏20
白芍40 红花10  白芷30
鹿角霜20 巴戟天20 仙灵脾20
熟地30 黄芪60  灸甘草15
两副。

施**,男,66岁,体瘦面寒,咽部不适一年有余,遇寒则加剧,昼轻夜重,局部紫暗红质间有黄白色圆形突起多处,舌紫暗,苔厚腻,脉沉弦滑,半夏厚朴汤加减
半夏30 厚朴30 苏叶20
沙参30 桔梗10 干姜20
炙草10
两副。

李**,女,55岁,左肩背部火丹后遗症,刺痛,轻触痛重,重按痛轻,面暗,舌暗,滑苔,脉弦大浮虚。
熟地60 山药30 山萸肉30
鹿角霜30 巴戟天10 旋覆花30
黄芪40 白芷30  当归20
红花10 鸡血藤30 枳壳30
瓜蒌壳30 降香10 炙草10

一副。

刘**,男,61岁,体瘦弱,愁眉不展,以手抚胸,言胸部不舒,吃东西后容易嗳气,时有心悸,曾做过心电图,诊为“窦性心率失常”口苦咽干目眩,喉中似有气阻,不得上下,肩部酸痛,头时有微痛。舌红苔薄腻,脉弦浮,关脉稍大,考虑小柴胡汤加味:
柴胡30 黄芩30 西洋参6
枳实30 瓜蒌壳30 厚朴30
半夏20 炙草10 大枣20 
桂枝40
一副,自加生姜50,煎三次,合汁,西洋参打碎入其中,再煎至药液减半后,分三次服。

施**,男,38岁,“胃溃疡”数年,春节饮酒后胃痛再发来诊,饥饿时痛最重,按压痛,扣痛,饭后痛缓,喜凉食凉饮,喝热水后嘈杂难受,平时时有吐酸水,不耐饿。胸中不舒,舌红苔薄黄,脉弦。各种胃药用过不少,这次发作后想用中药,考虑治疗不会见效于一时,开散剂一副:
海螵蛸100 毕澄茄100 白芨100
黄连30 山栀子30  炒豆豉50
打粉,每服5克。

张**,男,63岁,一月前跌倒后右手小指骨折,昨天拍片发现骨折处无连接,来诊时见右手小指肿胀成角,不能活动,皮色紫暗,血流滞缓,局部发凉,考虑局部气血不通,不能温养,以致骨折不愈,因服汤药不便,开散剂一副:
当归50 川芎50 姜黄50
土鳖虫30 红花20 肉桂30
干姜50
打粉,每服5克,开水冲服,服后喝酒一口。

余**,女,39岁,腰痛一年,痛无定时,腰冷如坐水中,舌淡苔少,脉沉迟,甘姜苓术汤:
茯苓60 炒白术60 干姜30
炙草30
一副。

田**,男,45岁,近三年,每年入冬后咳嗽气喘痰多,打针服药很少见效,现见面黑瘦,晨起时痰涌气急,天气稍冷即加重,并流鼻涕,痰清稀量多,热天也不容易出汗,身无外证,不呕不渴,饮食如故,二便无异常,脉沉细弦紧,小青龙汤:
麻黄30 桂枝30 白芍30
半夏30 细辛30 干姜30
北五味30 炙草30
一副。

 

 

2008年3月3日 
邓,男,35岁,恶寒发热初起,咽痛,流涕,体痛,舌淡苔薄,脉浮紧。麻黄汤
麻黄30 桂枝30 杏仁15
炙甘草10
一副。

卢**,女,32岁,感冒一周,服药输液仍不减,恶寒,体痛,前用西药有过汗出,但汗出不彻,现不呕不渴,脉浮紧,仍用麻黄汤,减量用
麻黄15 桂枝20 杏仁15
炙甘草10

卢**,女,41岁,失眠一年有余,没做病看,近来白天精神不佳,才来诊治,口中粘,恶喝水,舌边有齿痕,苔腻,关脉独大,脉来缓,考虑泻心法
茯苓60 半夏40 黄连40
黄芩30 白芍30 生姜50
炙草15 大枣20
两副。

施**,女,33岁,头痛自春节前开始,先服解热镇痛药有效,逐渐无效并胃痛,头胀痛不休,自觉昏晕生着,舌胖大,苔白厚。脉沉缓。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
白芍30  白术50 茯苓50 
羌活20  生姜30 甘草10
大枣20
两副。

王**,女,67岁,形苦志苦之人,咳喘多的,胸闷脘胀,痰多清稀,稍动则气促,时有汗出,舌暗苔厚腻,脉缓弱。予苓桂术甘汤加味
茯苓60 桂枝20 白术30
炙草10 黄芪30 厚朴30
枳实20
两副。嘱生活调理,药改善主要症状后即可,不必长服。

马**,女,39岁,上牙一棵门牙在牙科处理多次,时痛时肿,近来用消炎药不效来诊。发热夜甚,面红口渴,不易出汗,舌红苔薄黄,脉浮数。以小品漏芦连翘汤改方
麻黄10 连翘30 漏芦30
白芷30 桔梗10 公英30
当归20 升麻30 黄芩30
玄参10 甘草10
两副。

先打上这么多,吃完饭再打

 

 

接早上的内容,把昨天的病案发完

肖*,女,30岁,
眩晕耳鸣月余,晕时天旋地转,恶心呕吐,经各种治疗后发作次数减少。现见舌淡嫩,脉沉缓,阴实而阳虚。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
茯苓60 桂枝30 白术40
泽泻40 炙草10

三副。

王**,女,65岁,面浮,心下胀痛,按之痛不增,但胀满,不思饮食,怕喝水,无汗出,微发热,头项强,舌淡胖,脉沉缓。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
白芍40  白术60 茯苓60
生姜50  炙草10 大枣20
三副。

张**,男,60岁,“感冒”后身体关节痛,无汗出,恶水,舌胖腻,脉浮紧迟。麻黄加术汤加味
麻黄20 桂枝20 杏仁15
炙甘草10 苍术30 防风30
一副。

胡**,女,10个月大,体瘦弱。感冒输液三天后,因护士无法做静脉穿刺来诊,发热咳喘,痰鸣哭闹,面红流涕,身体无汗,舌红苔薄,中后部滑苔。脉未及,指纹达气关,青紫而滞,小青龙汤加减
麻黄6 桂枝6 白芍6
半夏5 细辛5 防风10
蝉蜕10 枳壳15 甘草5
一副。

胡**,女,37岁,感冒输液后,咳嗽流涕减轻,出现喘息不得卧,微微恶寒,服用重感灵后有汗出,舌苔腻,脉弦滑。小青龙汤
麻黄10 桂枝30 白芍30 
杏仁15 半夏30 细辛10
干姜10 五味子15 炙草15
两副。

付**,男,67岁,满口牙痛,消炎药用了不少但无效,伴失眠,入睡难,睡一两小时后醒来再不能入睡,口苦干,面赤,舌燥苔薄黄,脉大数。黄连阿胶汤
黄连40(打碎) 黄芩30 芍药30
阿胶30(另)
一副,先煎前三味药两遍,药汁合在一起,阿胶另炖化兑入,分三次服,适寒温,服时打一个鸡子黄进去。

胡**,男,42岁,喝酒习以为常。面红声哑。近来因感冒自购药物服用后,心下不舒,胀满微痛,恶心欲吐,泛酸,口时渴,喝水后嘈杂难受,舌淡胖苔厚,脉浮取涩,沉取滑。生姜泻心汤
半夏30 黄芩30 黄连20
沙参30 炙草10 干姜10
生姜60
一副。

冯**,男,69岁,左肩痛连肘部,不知从何时起,先隐痛酸胀,继而疼痛加重,服芬必得可以缓解半天,但不吃药又发。诊见面寒舌淡,脉阳浮阴弱,桂枝汤加味
桂枝30 白芍30 生姜40
炙草15 大枣20 威灵仙30
独活30 防风30
两副。

李**,女,34岁,耳鸣不已,面赤舌红少苔,渴喜凉饮,时有心悸。脉沉细数促。黄连阿胶汤。方药服法和前面一例相同。

赵**,女,右肋下痛,B超示胆囊肿大,壁厚毛糙,无寒热证,痛一天数次,腹不胀,饮食如常,口苦干,脉弦。大柴胡汤加味。
柴胡60 黄芩30 半夏20
枳实30 白芍30 大黄10
甘草10
一副。告知饮食宜忌等。

李**,女,32岁,起病半月,咽中微痛,干痒难耐,心情烦躁,渴但饮水不多,舌红苔滑,脉浮弦,半夏厚朴汤合麦门冬汤加减
半夏30 厚朴50 麦冬50(打碎)
沙参30 苏叶20 炙草15
生姜30
一副。

卢**,男,54岁,雨后天寒,下地劳动后脱衣受凉,发热无汗,头痛身痛,恶寒毛耸,脉浮紧。麻黄汤主之
麻黄45 桂枝30 杏仁20
炙草15
一副。煎好后分三服,一次后汗出,则8小时后减半量再服一次,剩余药弃之不用,不出汗,则服尽一剂。

张**,男,75岁,无宵节食虾后右髁肿痛,不能着地,服西药后稍缓才来诊,局部红肿热痛,自诉痛时汗出湿衣,舌体胖大,边有齿痕,苔滑腻微黄,脉浮缓。白虎桂枝汤加减
桂枝30 白芍30 知母20
石膏50 白术20 苍术20
萆薢60 黄柏20 薏仁30
秦艽30 独活30 炙草15
一副,嘱忌口。

阵**,男,40岁,小便时尿散,排不尽,性欲下降,明显畏寒,舌暗苔白厚,脉沉细紧。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甘草
麻黄15 附片10 细辛10
炙草10
四副。

 

 

今天的病人比较多,其中有一例复诊的,发上来和大家分享。
王**,女,65岁。3月3日初诊,耳鸣头晕三月余,初期未在意,耳鸣逐渐严重,才重视是生病了,先自到药店开六味地黄丸,金匮肾气丸,耳聋左慈丸等服用,越用病情越加严重,然后去检查,没查出什么阳性结果,医院开天麻素,香丹,血塞通等针剂输液,并服用维生素等药,也没效果而来看中医。当时见患者面色略暗,微浮肿,诉主要是耳鸣,伴有头晕,头重,微恶心,发作严重时有汗出,时有口渴,但不欲饮水,口中淡,二便无异常,身体其它无所苦,舌胖边有齿痕,中有压迹,苔白滑腻,脉沉缓偏弱。据所见证,开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两副
白芍40 白术60 茯苓60
生姜50 炙甘草10 大枣20

今天复诊时患者说,吃第一副药后,当夜腹泻十多次,第二天不敢再吃,但耳鸣突然中止,到下午又逐渐发生,心想是药的反应,就再服前面的药,但减量了,吃完第一副药后,耳鸣停止了,第二副药没再服用,以为病好了,隔两天后,再度出现耳鸣,又煎剩下的一副药吃,吃这副时没再发生腹泻,直到今天来诊时,前面的症状也没再出现。但不放心,就再来开一副药,以防复发。

伤寒有云:伤寒脉浮而缓,手足自温者,系在太阴。太阴当发身黄,若小便自利者,不能发黄。至七八日,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,必自止,以脾家实,腐秽当去故也。此病在服用第一副药时出现的腹泻,难道也是腐秽外排的现象?大家讨论一下。

大家高抬了,让我无地自容:L
做为一个乡下的小医生,对于多数病我是知难而退,只看有把握的。发此帖的目的,一是能从大家的讨论中知道自己的不足,二是希望带个头,有更多的同行把自己的临床经验发上来大家学习。
说说今天随访到的几个小青龙汤的病案:
男,39岁,体瘦面黑,3月11日初诊,因打麻将时间太久,疲劳后感寒而胸闷痛不舒来诊。诊时见微有汗出,口渴欲饮凉水,咳嗽轻,咯痰喘息重,痰黄浓,自感鼻中呼气热极,舌红苔薄黄,脉洪大滑数。开麻杏石甘汤一剂:
麻黄30石膏100杏仁15
炙甘草15
在诊所煎好后得四杯,一次吃一杯。
昨天中午再来,说吃药后胸闷痛已经没有,热势不见,痰稀,但咳嗽加重。:L
现见薄黄舌苔已经变为薄白苔,脉由洪大滑数变为略弦紧之象,并且药后没有汗出,也不口渴,热势象消失一样,但寒饮之象明显,开小青龙汤一剂:
麻黄30桂枝30白芍20
半夏30细辛30干姜30
五味子20炙草15
一副,也是在诊所煎药,得四杯,分次服,今天诸症若失。

3月12日,杨**,女,43岁,感冒数天后,因撒水稻下田而受寒,出现腹泻来诊。刻诊时见:面暗体弱,鼻流清涕,咳嗽痰清,身酸痛,微恶风寒,无汗出,不渴不呕,腹泻数次,均为水样便,腹部冷痛,舌淡嫩有齿痕,苔薄,脉细偏弦,浮取涩,沉取紧。考虑此病为先感寒邪未愈,再次受凉后,邪不得散,表里俱病,救表与救里无轻重之分,与其用芳香化温化慢慢来,不如用小表龙汤直接:
麻黄15桂枝30白芍30
半夏10细辛30干姜30
炮姜30五味子20
炙草15
一副。
此人今早送药钱来,病已愈,药还没吃完,问是否再吃,告之一剂未吃完,剩下的可以尽剂,减量再服。

田**,女,25岁,头晕月余,3月10日来诊。诊时头晕目眩,晕时恶心,吐涎沫,无汗,休作有时,时面起来晕,时而趟下晕,脖子不敢快速转动,微僵,舌苔微腻,脉寸浮关尺沉弦,思此内有水气,位高而不能用利小便法,小青龙汤:
麻黄10桂枝30赤芍40
半夏20细辛10干姜20
生姜50五味子10炙甘草6
一副。
今天患者来诊时,明显见效,让开原方再用。告诉她小青龙汤一服有效,尚可尽剂,一剂病愈,不可再剂,开苓桂枝术甘汤三剂。

 

 

最近总是停电,所以很少来回复。先把昨天的病案发一部份上来。

胡**,女,38岁,感冒一周后,咽痛音哑,精神不振,时头眩,微恶风,不思饮食,微呕,大便干小便清长,咽部嫩红,舌红多津薄腻,脉沉细缓。此为感寒后失于表散,邪结咽部,甘草干姜汤加减:
炙甘草20 干姜30 升麻30
桔梗10 玄参30  半夏30
生姜50
一副水煎服。

丁**,女,43岁,人极瘦,感冒服西药后,身已无热,口渴汗出,但咳喘反倒加重,面红,舌红苔薄黄,脉浮大寸尤甚,从燥论治,麻杏石甘汤加味
麻黄20 杏仁15 石膏50
炙草20 芦根100
两副,服后病减则减量服用,若有心悸失眠,则再减量。

钱**,男,30岁,咳嗽咯稀,流鼻涕如水,鼻痒,无身痛发热,脉滑。病已四天,没见到更严重表现,当不了了之,服药看似没有必要,但病人坚持,就开小青龙汤一剂,小青龙汤不加减,原方八味药各20克,依法煎服。病减则药减量,可以尽剂。

晏**,女,40岁,左腰腹水泡三天,局部刺痛难当,水泡周围有红晕,渐有加重之势,脉来弦,尺部沉涩,病在肝之血分,为伏邪发病,位在下焦,当归芍药散改汤加味:
当归20 川芎15 赤芍40
茯苓30 泽泻30 白术20
红花10 瓜蒌壳30 苦参20
木通20 黄芩30 生甘草10
两副。

胡**,女,16岁,口唇干裂出血四月余,多方求治未果,唇红绛色深,面红,舌瘦干红少苔,平时口渴,脉细偏弦,病由来已久,用散剂缓治:
白芨60 当归30 玄参30
白芷30 防风20 丹皮30
苍术10
打粉,每服6克,三次/日。

胡**,男,37岁,食凉粉后,全腹痛一天,无腹泻,微恶心,不思食,恶喝水,观胃脘部略胀,按之微痛,舌红苔黄腻,根部尤甚,脉缓关大,先背部走罐,痛减若失,开汤药一副:
半夏30 黄连15 黄芩30 
干姜30 沙参30 大枣30
炙草15 煅牡蛎20
全方打碎,水煎两次合汁,浓缩减半后分三服。

王**,男,宿有虚劳,感寒后全身困痛,发热汗出,脉阳浮而阴弱,桂枝汤:
桂枝40 白芍40 生姜40
炙草15 大枣30
依法煎服。

谭**,男,64岁,受凉后出现身痛倦怠,不发热,但恶寒,流鼻涕,不呕不渴无汗出,舌暗苔厚腻,脉沉细欲绝,此为少阴表实证,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:
麻黄15 细辛15 附片10
白芷30
开水煎1小时后服。

胡**,女,40岁,腰腹痛数年,近来白带多,白带中夹血丝,舌暗苔厚腻,六脉俱沉,脉尺微滑。月经时有血块紫暗,伴经前腹痛,先有瘀血,后有湿浊之邪入于胞宫,当归芍药散改汤加减:
当归20 赤芍20 川芎15
茯苓30 泽泻30 白术10
地榆20 黄柏20 苍术20
金荞麦根30 半夏40 生姜50
三副。

赵**,男,47岁,人瘦,下水撒水稻受寒后,四末冷痛,手比脚重,天冷时则冰凉痛甚,头昏无力,脉微细沉欲绝。舌淡嫩苔少。此为厥阴虚寒,当归四逆汤去木通加味:
当归30 细辛30 桂枝40
赤芍40 鸡血藤30 独活30
炙草15 生姜40 大枣40
一副。

田**,女,47岁,一次劳动时强力努挣,出现小腹绞痛,后月经来淋沥不断,持续半月,现仍有小腹时痛,连及腰部,舌紫暗有瘀斑,边有齿痕,苔黄厚腻,脉沉缓兼涩。思此为先有瘀血,后有湿浊之邪入于血分,虽有漏下,实证仍在,先祛其邪为主,当归芍药散改汤加味:
当归20 赤芍40 川芎15
泽泻30 茯苓30 白术20
益母草30 管仲30 黄柏20
两副。

田**,女,1岁,腹泻并流鼻涕伴微咳三天,面白,舌红苔厚。指纹蓝滞到气关。泻下物为粘液状,带血丝,有泡沫,不热,偶有痛哭。白术散加减:
炒白术15 炮姜15 藿香15
白芍15 葛根10 防风10
陈皮10 山药10 黄芩10 
甘草10
一副。

陈**,女69岁,感觉有气滞于胸中,打嗝后舒服,心下满闷,按之后嗳气则舒,偶有泛酸。口渴欲饮,舌红瘦苔中后部厚腻。关脉浮大,尺寸细,来势缓。半夏厚朴汤加减:
半夏30 厚朴40 沙参40
苏叶20 麦冬30 煅牡蛎20
炙草10
两副。

卢**,男,36岁,感冒初愈,口燥渴,唇干裂,鼻干出血,舌红瘦少津,脉右大于左。从燥论治:
芦根100 南沙参100 茅根50
煎汤代茶。

肖**,女,46岁,感冒输液三天,发热已减,头项遗痛,无汗,胃痛,恶饮食,大便略稀,小便少,舌胖有齿痕,苔厚,脉浮缓长。太阳病将罢未罢,病处于由太阳向太阴的传变过程当中,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:
白芍40 茯苓60 白术40
生姜50 甘草15 大枣20
打碎后煎分三服。

张**,男,54岁,感冒服西药,出汗后发热身痛均减轻,但增腹胀不舒,口渴舌红,饮水则心下满闷,小便黄,脉缓大,应为前药伤肠胃所致,汗出后阴伤,里有微热,厚姜半甘参汤加味:
厚朴50 半夏40 干姜30
沙参30 炙草15 煅牡蛎30
黄连15
一副。

包**,女,34岁,面嫩红,胃痛时则头痛恶心,晨起时最严重,不欲饮水,舌淡苔少,口中多津,脉沉紧。伤寒所说的“干呕,吐涎沫,头痛者,吴茱萸汤主之”正是现在所见,开原方:
吴茱萸30 生姜50 沙参40
大枣40
一副。

邓**,女,77岁,背部酸几几痛,舌暗苔厚。脉弦大偏紧。苓桂术甘汤加味,缓药急用:
茯苓60 桂枝40  白术60
炙甘草20 独活40
一副。

胡**,女24岁,皮肤痒时发数月,上半身重,一日数次,不抓则能暂缓,没找到发病原因,服西药后可缓解一时,寸脉浮偏紧,以桂枝二麻黄一汤加味,微发其汗:
桂枝30 白芍30 麻黄10
杏仁10 生姜30 炙草20
大枣20 徐长卿30
两副,若服后汗出,减量延时再服。

付**,女,50岁,皮肤起疹,痒甚,皮疹红色,抓后刺痒兼痛,身体多处抓痕,头皮可见小疖肿,部份有脓头,舌红,脉浮数,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减:
麻黄15 连翘50 赤小豆30
秦皮20 徐长卿30 防风20
蝉蜕20 甘草20
两副。

陶**,男,45岁,体瘦,面红,鼻梁上满布血丝,成网状分布,两侧达外眦下,舌红,中有多处凹陷,苔厚腻满舌面根部苔黑,脉来弦硬如石,寸脉浮,关脉小细沉紧,初摸到此脉时感觉不对,查体见心下石硬,轻微压痛,两肋扣痛。此病当为脏结,不敢看,特记之。


昨天是赶集天,先打上这么多,还剩下十多张处方,就不打了,手累了。
 

胡**,女,38岁,感冒一周后,咽痛音哑,精神不振,时头眩,微恶风,不思饮食,微呕,大便干小便清长,咽部嫩红,舌红多津薄腻,脉沉细缓。此为感寒后失于表散,邪结咽部,甘草干姜汤加减:
炙甘草20 干姜30 升麻30
桔梗10 玄参30  半夏30
生姜50
一副水煎服。

此人服完药后,症状明显减轻,其丈夫今天晚上来预约,说以前检查过有“慢性咽炎,淋巴滤泡增生”,打算明天再来复诊,看能不能把原先的病也同时治好。复诊的情况,明天若有电,就发上来。

 

今天此患者来复诊,咽痛音哑已无,唯觉咽中不舒,腹稍胀满,舌淡暗略胖,中后部有少许腐苔,脉左寸偏大,六部均沉缓,以半夏厚朴汤加味,散水利气:
半夏30 厚朴30 茯苓20
苏叶20 生姜30 干姜20
桔梗10 甘草10
两副。

少阴病两例

谭**,男,65岁,前天因手指骨折来此开药,说起上次的病。上次是感冒,输液三天,自我感觉病情加重,就来看中医试试。当时来诊时有低热,身困重,明显思睡,脉沉细,考虑为少阴表实证,直接开麻黄附子细辛汤原方一剂:
麻黄30 附片10 细辛30
先煎麻黄去上沫,下余药再煎半小时后分三次服。附片不用先煎。
这药吃第一次时没出汗,但感觉精神明显得到改善,不再思睡,吃完三次药,出汗了,第二天起来,所有症状全部解除,再没反复。

4月28日
一朋友来喊我去出诊,看的是他外婆,一位87岁的老人,也不清楚什么原因,输液10多天了,一直腹胀痛,不解大便也超过一周,看的时候神志还基本清楚,腹部胀大拒按,手足发凉,皮肤干无汗出,寸口脉沉细滑数,趺阳脉滑大,少阴脉弱细,舌红绛起刺苔厚,整个口腔异常干燥。这是一个少阴急下证之一,因为考虑年事已高,而且病重,怕出问题,下来和其家人说很难用药,她家里人也说只管开药,出事不用管,反正到了这岁数,现在没有别的办法,开点中药试一下。我和她孙子来到诊所,开大承气汤一剂,在诊所煎好让拿去,先服半杯,不知再加。
大黄20 厚朴40 枳实20
芒硝20
前三味药打碎,先煎枳厚30分钟,下大黄,煎5分钟,过滤取汁,芒硝化入药汁中,包装得3杯,考虑老人不敢多用,让一次吃半杯,并观察会不会泻下,另外让自购开塞露若干支自用。
服药第二天没联系到,第三天,老人的儿媳来诊所,说吃了两次后,没有泻下,但感觉有效果,接下来就直接吃一杯,服药后4个钟头左右,拉了几次肚子,泻下的大便先是黑色的干粪球,可能有几十个,接下来是稀便,拉完后,腹胀腹前消失,仍然口渴,但没有以前渴得厉害,感觉咽喉痛。最后没去看,思此危机已经缓解,开麻黄升麻汤一剂。现在病情已经差不多全好,不必再用药,嘱多吃蔬菜,清淡自养。

文章来源:http://www.zhmf5.net/zhongyixuexi/gujinyian/7283.html
打印纸张:字号选择:超大 带图打印打印此页面 返回原文